3. ARP數據報格式

在網絡通訊時,源主機的應用程序知道目的主機的IP地址和連接埠號,卻不知道目的主機的硬件地址,而數據包首先是被網卡接收到再去處理上層協議的,如果接收到的數據包的硬件地址與本機不符,則直接丟棄。因此在通訊前必須獲得目的主機的硬件地址。ARP協議就起到這個作用。源主機發出ARP請求,詢問“IP地址是192.168.0.1的主機的硬件地址是多少”,並將這個請求廣播到本地網段(乙太網幀首部的硬件地址填FF:FF:FF:FF:FF:FF表示廣播),目的主機接收到廣播的ARP請求,發現其中的IP地址與本機相符,則發送一個ARP應答數據包給源主機,將自己的硬件地址填寫在應答包中。

每台主機都維護一個ARP緩存表,可以用arp -a命令查看。緩存表中的表項有過期時間(一般為20分鐘),如果20分鐘內沒有再次使用某個表項,則該表項失效,下次還要發ARP請求來獲得目的主機的硬件地址。想一想,為什麼表項要有過期時間而不是一直有效?

ARP數據報的格式如下所示(該圖出自[TCPIP]):

圖 36.7. ARP數據報格式

ARP數據報格式

注意到源MAC地址、目的MAC地址在乙太網首部和ARP請求中各出現一次,對於鏈路層為乙太網的情況是多餘的,但如果鏈路層是其它類型的網絡則有可能是必要的。硬件類型指鏈路層網絡類型,1為乙太網,協議類型指要轉換的地址類型,0x0800為IP地址,後面兩個地址長度對於乙太網地址和IP地址分別為6和4(位元組),op欄位為1表示ARP請求,op欄位為2表示ARP應答。

下面舉一個具體的例子。

請求幀如下(為了清晰在每行的前面加了位元組計數,每行16個位元組):

乙太網首部(14位元組)
0000: ff ff ff ff ff ff 00 05 5d 61 58 a8 08 06
ARP幀(28位元組)
0000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0 01
0010: 08 00 06 04 00 01 00 05 5d 61 58 a8 c0 a8 00 37
0020: 00 00 00 00 00 00 c0 a8 00 02
填充位(18位元組)
0020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0 77 31 d2 50 10
0030: fd 78 41 d3 00 00 00 00 00 00 00 00

乙太網首部:目的主機採用廣播地址,源主機的MAC地址是00:05:5d:61:58:a8,上層協議類型0x0806表示ARP。

ARP幀:硬件類型0x0001表示乙太網,協議類型0x0800表示IP協議,硬件地址(MAC地址)長度為6,協議地址(IP地址)長度為4,op為0x0001表示請求目的主機的MAC地址,源主機MAC地址為00:05:5d:61:58:a8,源主機IP地址為c0 a8 00 37(192.168.0.55),目的主機MAC地址全0待填寫,目的主機IP地址為c0 a8 00 02(192.168.0.2)。

由於乙太網規定最小數據長度為46位元組,ARP幀長度只有28位元組,因此有18位元組填充位,填充位的內容沒有定義,與具體實現相關。

應答幀如下:

乙太網首部
0000: 00 05 5d 61 58 a8 00 05 5d a1 b8 40 08 06
ARP幀
0000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0 01
0010: 08 00 06 04 00 02 00 05 5d a1 b8 40 c0 a8 00 02
0020: 00 05 5d 61 58 a8 c0 a8 00 37
填充位
0020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0 77 31 d2 50 10
0030: fd 78 41 d3 00 00 00 00 00 00 00 00

乙太網首部:目的主機的MAC地址是00:05:5d:61:58:a8,源主機的MAC地址是00:05:5d:a1:b8:40,上層協議類型0x0806表示ARP。

ARP幀:硬件類型0x0001表示乙太網,協議類型0x0800表示IP協議,硬件地址(MAC地址)長度為6,協議地址(IP地址)長度為4,op為0x0002表示應答,源主機MAC地址為00:05:5d:a1:b8:40,源主機IP地址為c0 a8 00 02(192.168.0.2),目的主機MAC地址為00:05:5d:61:58:a8,目的主機IP地址為c0 a8 00 37(192.168.0.55)。

思考題:如果源主機和目的主機不在同一網段,ARP請求的廣播幀無法穿過路由器,源主機如何與目的主機通信?